木塞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木塞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瞧一瞧:华为正式进军智能汽车战场!收入增量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电子发烧友网

发布时间:2022-04-12 01:05:50 阅读: 来源:木塞厂家
华为正式进军智能汽车战场!收入增量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电子发烧友网

近日,华为宣布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隶属于华为 ICT 管理委员会管理,与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 BU、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 BU 并行。其中,华为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定位,是作为未来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负责的主要部门,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

据智能汽车见闻了解,这一部门直接向 CEO 汇报。

据了解,在华为的组织架构当中,BU和BG是并列的一级部门,目前华为共有3个BG部门,2个BU部门,即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Cloud BU和如今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在人员部署上也同步进行了任命,在5月上旬期间,华为发布了拟任命王军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行政干部任前公示,而在公示截止日2019年5月17日之前,王军在华为都是于日本运营商业务部任职。

华为表示: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正在从机械向 ICT 转变,汽车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 ICT 技术领先者的关键战场。在智能汽车领域,美国厂商遥遥领先,中欧日韩都积极寻求 ICT 部件厂商支持以应对挑战。

华为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主要包括以下职责:

负责智能汽车领域的产业洞察和客户需求分析,制定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战略规划和商业计划;

在所负责的产业方向上直接面对车企和 Tier1 供应商,承担销售和服务责任;拆迁房屋签字永久回迁有效吗
p>

负责智能汽车 ICT 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集成和验证;

负责智能汽车领域标准、研究专利、法规伦理方面的创新和推动;

负责建设公司的车规级的质量管理体系;

指定并执行智能汽车领域业务人力资源战略;

负责管控智能汽车领域业务的商业和运营风险。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认为,未来汽车 70% 的价值来自增量业务,而汽车产业正在把 ICT 技术定位为新的主导性汽车技术。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 Tier1 系统集成商处于国际寡头垄断市场的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供应商拥有 70% 的市场占有率。即使在国内市场,也被博世、大陆等国际 Tier1 所垄断。

在汽车电子领域,国内缺乏一个世界级的 Tier1 供应商。华为入局智能汽车 Tier1 供应商,可谓是在机遇的当口。

今年以来,青睐汽车业务的徐直军也在汽车圈前后奔忙。

4月14日,徐直军参加了北汽新能源品牌ARCFOX的活动,15日,他又参加了上汽的“2019创行者大会”。16日开始,华为参加上海车展,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上海车展期间发表主题演讲,他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车企造好车。

华为的定位是通过ICT技术进军汽车电子领域,定位世界级Tier1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为合作伙伴提供车联网相关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对汽车客户提供的服务有: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HUAWEI HiCar 人-车-家 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

华为之所以进入汽车市场,首要原因无疑是汽车市场的规模之大:全球乘用车年营收超过万亿美元。在这个市场中,华为切入的方向是成为提供电子零部件的Tier1供应商,对标博世、大陆等汽车电子公司。

汽车电子部件的市场市场规模达数千亿美元量级。中国产业信息预测,全球电子零部件2019年的市场规模约为2285亿美元,且电子零部件占汽车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这个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全球Top 10汽车电子供应商占70%市场份额。即使国内市场也被博世、大陆等国际巨头垄断。

市场规模大、前景向好,加上技术壁垒较高,作为中国ICT领域实力最强的公司,华为选择这个方向,如果获得成功,汽车业务有望成为其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

中信证券认为,华为有望在智能汽车及车联网领域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收入增量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参考华为在手机领域的表现,该机构预计华为在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销售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金的量级,成为和博世比肩的汽车电子巨头。

关于华为是否自己造车,业内一直猜测纷纭。外界怀疑华为造车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任正非曾拍桌子表示华为不造手机,但现如今华为手机已随处可见;

二是当互联网人、地产商开始都开始跨界造车时,业务遍及世界、已与多家车企合作的华为说不好也想跨界——一直将华为视为榜样的零跑汽车(背靠大华股份)就标榜「IT 人造车」;

三是外界相信华为有能力造车,200 亿的造车门槛对年销售收入几千亿的华为来说不在话下。

尽管任正非多次否认造车传闻并表示:「华为绝不造车、永远不造车。」但鉴于前段时间华为「备胎」芯片一夜「转正」,因此并不排除华为在下一个十年没有「汽车备胎」的可能性。

违建阳光房如何不被拆除
em;">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最实际的目的就是利用自身实力来“增收”。智能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赶在其他人之前进场,华为自然能获得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商业优势。

除了智能网联,华为在电动化领域也有动作,日前已经与宁德时代合作,虽合作详情未透露,但基于宁德时代主营电池领域,华为或将在电池热管理系统、逆变器等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