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塞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木塞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30年前叮嘱让传说成了书[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23 02:56:15 阅读: 来源:木塞厂家

闽南网8月10日讯 听过清官徐胡的故事吗?传说,他是明朝龙溪县一名刚正不阿、屡破奇案的县令,人称“小包公”。关于他的为官大小事,在漳州坊间流传,也被一些故事爱好者津津乐道。

昨天下午,漳州市图书馆有一场新书首发式座谈会,会上谈论的,与徐胡有关。

而说到新书和它的记录整理,不得不提到喜爱民间故事的两位老人——卢奕醒和杨澍(音同树,已故)。

两位老人收集、整理、记录了30多年,16余万字,一路坚持,书至今年5月出版“问世”后,徐胡破案的故事也就不再只停留在百姓口中了。当然,这本书也是第一本系统地记录徐胡民间传说的书籍。

徐胡面对扑朔迷离的奇案,不轻信口供,高度注重证据,精彩的断案故事,曾让不少漳州说书艺人奉为经典,也吸引了一代代的漳州人。而《徐胡奇案》的两位作者,也因为此书,成就了一段文人相惜的佳话。

该书最初的收集记录者杨澍老先生,曾是位热爱民间文化的老师。“我的父亲喜欢听人讲古,从我懂事起,就常带着小笔记本,在乡间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拜访民间艺人,听他们讲民间掌故,回家后再一一整理记录”,老先生的儿子杨乃武回忆。听故事,还不够。杨老先生喜欢刨根问底,问明故事的来历,还会满怀激情地把记录下的传说和民歌民谚念给孩子们和乡亲听,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而另一位整理成书的作者卢奕醒老人,已到古稀之年,多年以来,心里始终记挂着杨老先生30多年前的嘱托和信任,直到该书最终出版,他才舒心。

上世纪80年代,卢奕醒是漳州民间文学小报——《金盏》的主编,当时他与杨澍先生尚不认识。但这份小报,成了两人相识的“红娘”。

一天,杨澍先生偶然看到了《金盏》这份民间文学报,激动地告诉孩子“我们漳州有了自己的民间文学报了,民间文学的春天来了”。之后,他每个月都要进城买报纸,还踊跃投稿,不断写信与卢奕醒联系。两人的书信往来,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一日,杨澍迫不及待地和儿子杨乃武找到了卢奕醒家,将自己收集的一本本手稿,毫无保留地交给卢奕醒,托他保管,希望卢先生有朝一日能将他们结集出版,归还给原创作者——漳州的父老乡亲。

30多年来,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成了卢奕醒老人心中的牵挂,特别是1995年杨澍老人去世后,他更迫切地想要完成他的心愿。他长期继续收集完善故事,把手稿进行文字修饰和加工,分门别类,再次向民间艺人、老百姓听取更多的民间故事,丰富了老先生原来的手稿。30多年,两人所付出的心血,终于换来了新书。

□新书链接

新书被列为“漳州地方文献丛刊”

《徐胡奇案》书分为两部分,其中有28回目的长篇系列故事“徐胡奇案”。

全书的灵魂人物——徐胡,到底何许人也?其在正史、地方志中均无明文记载。书的作者之一,卢奕醒认为“似乎也可以认为,徐胡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智慧,集体塑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地方官员的形象。他年轻有为、清廉勤政、大公无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与理想”。

漳州市图书馆张馆长说,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经过搜集整理成形的文献,富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学术价值,可以考虑将徐胡的故事申请民间故事非遗保护项目,新书被列为“漳州地方文献丛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叶中评价此书,“是漳州民间文艺很好的硕果,是闽南清官文化的代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郑娟娟 白志强)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Freeman夏季工作服定做

北京工服定制

北京订做工服

职业装厂家